弘扬科学家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 27
    2024-03
    她让新疆棉开出“霸王花”

      走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研究员郭惠珊的办公室,一眼就能看到那些“特色”装饰:地面上的盆栽棉花、茶几上的棉花花束,就连窗帘上也有一幅枝叶伸展、桃铃绽放的棉花图。郭惠珊团队研究的正是棉花。过去15年,他们扎根新疆棉田,打破棉花生产中的一系列瓶颈,为助力植棉业现代化发展、推动民族地区以棉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2023年底,因为工作突出,郭惠珊被授予第九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另辟蹊径,攻克“棉花癌症”
      “4月苗,5月蕾,6月花,7月铃,8月陆续吐絮,10月收获。”谈起棉花...
  • 16
    2024-01
    核物理学巨人于敏:一个理论家对实验数据的独特见解

      于敏(1926.8.16~2019.1.16)导读:      转眼间,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于敏逝世已经五周年了。《赛先生》特发旧文,以纪念这位核物理学巨人。      于敏少年成名,青年时期担纲重任,仅仅用时2年多研制出我国首颗氢弹,晚年却隐姓埋名28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在诸多前辈物理学家的眼中,于敏志虑忠纯、做学问严谨敏锐、特别重视物理实验,留下了宝贵的学术精神遗产。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特别喜欢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格言:非宁静无以致远,视之为座右铭。这是于敏事业和人...
  • 21
    2023-12
    挨过饿的他,只想让中国人家中装满粮
    1948年的一天,济南街头,一个高挑瘦削的少年四处张望、步履缓慢地走着。他希望在这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高中二年级的他刚刚辍学,贫寒的家境已无力再支撑他读书。突然,一则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映入眼帘,其中一条分明写着“免费食宿”!这让他非常惊讶,决定试一试。这一试改变了他的人生,少年从此踏上农业研究道路。春耕秋收,夏耘冬藏,59年过去了。2007年2月27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璀璨灯光下,如簇鲜花中,一位戴着金框眼镜,身着深蓝色西装,打着大红色领带,发丝染雪、身姿却依旧挺拔的老人步履稳健地走到主席台中央,从国...
  • 27
    2023-11
    从东北到西北,她为地方高校带来校史新辉煌!
    2023年9月20日,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Geminal-atom catalysis for cross-coupling(双原子催化交叉偶联)”的研究论文,陕西理工大学教授于琦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这是陕西理工大学建校65年来第一篇发表在国际顶刊上的论文。拨通于琦的电话后,手机里传来周杰伦的《夜曲》铃声。这位独爱周杰伦歌曲的“80后”高考女状元,向《中国科学报》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科研经历。从中可以看到,她之所以能为陕西理工大学创造这项纪录,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于琦全新机理,完成突破于琦等人的研究报道了一类多相孪生双原子催化剂(GAC),...
  • 12
    2023-10
    藏民降央没想到,自己的手印竟和院士专家的挂在一起
    “千眼天珠”里的95个手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噶通镇,当地藏族人近几年常提起一个叫“千眼天珠”的地方。它地处海拔3820米的高处,像一个巨型的经幡架,被无名山、波瓦山、海子山包围在中间,大门口刻着两行字——“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亚丁空间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千眼天珠。李子锋摄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而“千眼天珠”恰恰是用来研究太阳的科学装置。它的全称是“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里面有313部天线和1座铁塔。天线跟着太阳转,以10米为间隔,围成直径1公里的圆环;铁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