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
162024-01核物理学巨人于敏:一个理论家对实验数据的独特见解
于敏(1926.8.16~2019.1.16)导读: 转眼间,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于敏逝世已经五周年了。《赛先生》特发旧文,以纪念这位核物理学巨人。 于敏少年成名,青年时期担纲重任,仅仅用时2年多研制出我国首颗氢弹,晚年却隐姓埋名28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在诸多前辈物理学家的眼中,于敏志虑忠纯、做学问严谨敏锐、特别重视物理实验,留下了宝贵的学术精神遗产。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特别喜欢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格言:非宁静无以致远,视之为座右铭。这是于敏事业和人... -
212023-12挨过饿的他,只想让中国人家中装满粮1948年的一天,济南街头,一个高挑瘦削的少年四处张望、步履缓慢地走着。他希望在这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高中二年级的他刚刚辍学,贫寒的家境已无力再支撑他读书。突然,一则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映入眼帘,其中一条分明写着“免费食宿”!这让他非常惊讶,决定试一试。这一试改变了他的人生,少年从此踏上农业研究道路。春耕秋收,夏耘冬藏,59年过去了。2007年2月27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璀璨灯光下,如簇鲜花中,一位戴着金框眼镜,身着深蓝色西装,打着大红色领带,发丝染雪、身姿却依旧挺拔的老人步履稳健地走到主席台中央,从国...
-
272023-11从东北到西北,她为地方高校带来校史新辉煌!2023年9月20日,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Geminal-atom catalysis for cross-coupling(双原子催化交叉偶联)”的研究论文,陕西理工大学教授于琦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这是陕西理工大学建校65年来第一篇发表在国际顶刊上的论文。拨通于琦的电话后,手机里传来周杰伦的《夜曲》铃声。这位独爱周杰伦歌曲的“80后”高考女状元,向《中国科学报》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科研经历。从中可以看到,她之所以能为陕西理工大学创造这项纪录,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于琦全新机理,完成突破于琦等人的研究报道了一类多相孪生双原子催化剂(GAC),... -
122023-10藏民降央没想到,自己的手印竟和院士专家的挂在一起“千眼天珠”里的95个手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噶通镇,当地藏族人近几年常提起一个叫“千眼天珠”的地方。它地处海拔3820米的高处,像一个巨型的经幡架,被无名山、波瓦山、海子山包围在中间,大门口刻着两行字——“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亚丁空间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千眼天珠。李子锋摄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而“千眼天珠”恰恰是用来研究太阳的科学装置。它的全称是“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里面有313部天线和1座铁塔。天线跟着太阳转,以10米为间隔,围成直径1公里的圆环;铁塔高... -
072023-07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科研学风作风倡议书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党中央高度重视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以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为己任,努力攻克农业生产中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土壤修复治理关键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进一步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生物农业所向全体科技工作者提出倡议。一、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有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