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 12
    2023-10
    藏民降央没想到,自己的手印竟和院士专家的挂在一起
      “千眼天珠”里的95个手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噶通镇,当地藏族人近几年常提起一个叫“千眼天珠”的地方。它地处海拔3820米的高处,像一个巨型的经幡架,被无名山、波瓦山、海子山包围在中间,大门口刻着两行字——“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亚丁空间天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千眼天珠。李子锋摄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而“千眼天珠”恰恰是用来研究太阳的科学装置。它的全称是“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里面有313部天线和1座铁塔。天线跟着太阳转,以10米为间隔,围成直径1公里的圆环;铁塔高达...
  • 17
    2023-06
    为“瞬”铸剑,向“光”筑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
    1936年,侯洵出生于陕西咸阳,1958年从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侯洵院士是我国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在光电子类高速摄影核心器件和重大仪器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应用于“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工程,也开启了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技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应用,为我国超快光学和光电子学的发展及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1963年5月,西安光机所承接了为我国首次核试验研制高速摄影机的任务。年仅26岁的侯洵从理...
  • 23
    2023-05
    中科院院士、植物化学家孙汉董: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
     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3年云南省科技活动周”于5月18日—31日举行,为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口述云南·科学家系列》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致敬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我和我的团队始终咬定一科一属植物进行系统研究。”“我们这个行当是动手科学,不能单纯按照八小时来计算上下班,需要全身心投入。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孙汉董孙汉董,我国著名的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现任中国科...
  • 04
    2023-05
    不辞辛苦究真理 惟愿小麦覆陇黄
     李振声,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200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让我们一起领略科学家中的共产党人风采,学史爱党,知史爱国! 少年立志 不忘梦想 李振声之所以选择农学作为一生的追求和奋斗方向,与他幼年时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1931年,李振声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1940—1942年,当地连续3年大旱,百姓只能忍饥挨饿。亲历食不果腹之苦的他,心中早早有了让粮食丰产、农民丰收的梦想。 为实现梦想,李振声努力读书。他成绩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