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 09
    2023-04
    如果植物学家长了一颗老虎的胆
    编者按: 作为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植物学家,李恒的传奇经历开始得很晚。直到快60岁退休,她在昆植所里仍是一名副研究员,那些让人目瞪口呆的植物学冒险之旅还没有展开。岁月当然蹉跎了,但对于当时这位还默默无闻的研究员,凡是蹉跎的,都成了内心积攒的火焰。1996年起,67岁的李恒率队,对高黎贡山进行了20多次、长达11年的大规模考察。根据她的考察日志,她在野外考察最久的一年有200多天。最后一次大规模考察结束时,她已经78岁。
      再多干两年在抗原检测出阳性的前一个工作日,93岁的植物学家李恒还在照常上班。昆明植物研究所...
  • 30
    2023-03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发论文”
    蔡韬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供图   一年前,一篇在《科学》刊发的文章改变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副研究员蔡韬的人生轨迹。  文中描述的核心技术——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瞬间被推上热搜,很快又在学术圈刷屏,并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这是蔡韬过去6年“孤注一掷”的研究。披星戴月的苦熬终让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这项重大突破性进展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凭空制造”,两全其美  2015年,当蔡韬接到“人工合成淀粉”的项目时,他也不相信能做出来。这是天津工业生物所所长马延...
  • 24
    2023-03
    一直向前奔跑,“甜蜜”终将来到
      100年前,德国动物学家、行为生态学创始人卡尔·冯·弗里希发现采集蜂在回巢时,会以“8字舞”的方式运动,从而向其他蜜蜂传递蜜源的消息。1973年,弗里希因为一系列有关蜜蜂“舞蹈语言”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百年来,大家都默认:这种神奇的信息沟通方式是蜜蜂与生俱来的本能。  “为什么没有人怀疑百年来大家的默认有问题?”当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研究员谭垦提出这个问题时,势必要和多数人唱反调。  可他怎么会在乎成为少数者呢?  “养蜂”出身的谭垦,36岁读博;41岁发表第一...
  • 13
    2023-01
    情系三秦大地 创新三农科技
      李英梅,陕西长武人,197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在完成好自己职责使命的同时,她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相关社会团体做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目前还担任陕西省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甘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植保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控的科研人员,李英梅20年来长期扎根在基层科研一线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推广等工作。多年来,她以...
  • 14
    2022-12
    心怀梦想 更需脚踏实地
      贾俊超,汉族,1989年2月生,土壤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供职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心怀梦想 不忘初心  2022年12月5日是第九个世界土壤日,也是贾俊超接触土壤学专业的第九个年度。回想起2014年初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硕士时的一些记忆片段:老师用陕西方言把土壤亲切的称作“土蛋蛋”;在田间实习却再也闻不到儿时记忆中的“土香味”;第一次见到矿区土壤毁坏、农田面源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场景;第一个世界土壤日活动主题“食物源自哪里”等……  尽管还是个懵懂少年,但意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土壤...
  • 24
    2022-11
    把科研成果写在秦巴山区的大地上
    戴佳锟,汉族,1984年2月出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工作于陕西省生物农业所,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从微观的细胞工程到宏观的遗传育种,从几十平米的实验室到几十亩地的育种基地,都是他为梦想奋斗的战场。他主动请缨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的扶贫工作队,“把科研成果写在秦巴山区的大地上”。   戴佳锟,汉族,1984年2月出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工作于陕西省生物农业所,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  热爱科学,从事科学研究,是戴佳锟从小的梦想。2010年进入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他终于得偿所愿,有了自己施展抱负的天地。从微观的细胞工程到宏观的遗传育种,从几十平米的实验室到几十亩地的育种基地,都是他为梦想奋斗的战场。经过十年努力耕耘,他已成为研究所的青年科研骨干,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项目十余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专著两部。  但,戴佳锟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2016年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