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攀登,师者筑梦:房喻院士的家国答卷

1956年9月房喻出生于
陕西临潼一个普通农村之家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
“内心的声音驱使着我,无论如何要搏一把。”
1978年房喻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
四年后
他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1993年8月
房喻应邀到英国伯明翰大学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工程实验室
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1998年取得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学位
房喻在兰卡斯特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相对于绝大多数同龄人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没有理由愧对国家寄予的厚望
和家人给予的支持。”
身处异国他乡6年
房喻深感祖国在高科技领域
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
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回国服务!
顶天立地的科研“攀登者”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回到祖国 回到大西北
回到母校陕西师范大学
房喻和一群扎根西部的
教育工作者一起
踏上了破解传感器薄膜
荧光探测技术的拓荒之路
部分基于叠层结构的薄膜荧光传感器
G20峰会 博鳌论坛
上海进博会
港珠澳大桥通车典礼……
房喻团队研发的
性能更好 价格更低的
“中国智造”产品
陆续在一些重大场合发挥安保作用
房喻团队20多年躬耕坚守
在新概念传感器和分子材料领域不断突破
团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SRED系列隐藏爆炸物和
毒品荧光传感器和探测装备
创造了迄今响应速度最快
灵敏度最高的爆炸物
与毒品类薄膜荧光探测记录
同时 制备的分子材料在环境质量
食品安全 油气勘探 疾病诊断
国防 航天等“硬核”领域被使用
房喻院士
“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是顶天立地的
是对知识、国家、 社会、人民
真正作出贡献的。”
2021年 房喻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 房喻院士团队领衔的
“薄膜荧光传感器”入选IUPAC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房喻院士团队领衔的“薄膜荧光传感器”入选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闪耀智慧与仁爱的“大先生”
“房老师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房老师在学术上要求特别严格
以‘铁人精神’和‘雷锋精神’
要求我们在学术上多下功夫。”
房喻院士和团队成员
在房喻看来
老师以身作则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在众多身份中,我最看重教师这个身份
只要用心,每个孩子都是宝。”
课堂之外
房喻资助学生考雅思
鼓励学生去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室工作……
“我希望他们敢想敢做,志存高远
将来为家庭、民族、国家
乃至人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房喻院士和毕业生在一起
在房喻院士团队的实验室墙上,挂着一张《中国智造2025》全景图,从国家政策到战略任务再到重点发展领域,全都一目了然。在它的“注视”下,满头华发的房喻带着团队,从清晨到日暮,从烧杯到试管,全力奔向这片“星辰大海”。“时间不等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持续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基础创新性研究,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话音刚落,房喻便忙着去给学生答疑,步履不停……
来源: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25年05月1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