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荠菜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2-04-06 作者:李勃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时下杨柳吐新,百花待放,虽然天气依然乍暖还寒,却早已挡不住大家出门挖野菜的热情。而大江南北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荠菜了。为了让大家挖的明白,吃的清楚,今天就来聊一聊荠菜的前世今生。

祖籍中国 遍布全球

  荠菜,学名为荠,按中国植物志所记为十字花科荠属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大约 10-50厘米,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叶子有绒毛呈羽状分裂。花为白色,总状花序,多为顶生。果实为角果,倒三角形,种子极细小。

  据考证,荠菜的发源地便是中国,由于其生性耐寒抗旱、对于土壤养分和光照的需求不高,所以随着人类的迁徙和交流,很快便在全球分布开来。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温带地区广布的草本植物。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农历二月一到,它的身影便会出现在田间地头、山坡及路旁,成为早春第一个进入大众食谱的“野”菜。

乡野美食 名仕钟爱

  荠菜入馔,古已有之。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诗经·邶风·谷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便是人类对于荠菜的最初认识。到了400多年后的汉代,辞书之祖《尔雅》中又有“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腌菜)及羹(菜汤)亦佳”的记载,算是荠菜可以食用的最早文字记录。直到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术》(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中正式将荠列为蔬菜作物。

 

  到了唐朝,食用荠菜已成民风。每到立春,家家户户都要吃以荠菜为馅的“春饼”,同时将以荠菜与其他食材配制的菜肴“春盘”作为礼品互相馈赠,寓意辞旧迎新。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说的便是这个春盘。

  荠菜虽是乡间野菜,却因其味美而从未被人所轻视。历朝历代的文人名仕,喜食荠菜的不在少数。其中,以大文豪苏东坡尤甚,竟到了“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食煮山羹”的地步,自此便有了一道以荠菜创制的美食“东坡羹”流传后世。

  而爱国诗人陆游也是爱荠之人,“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为了吃口荠菜老先生连家都不想回了。到了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也曾题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将荠菜的身价抬至与樱桃一般。诗词名句传世千古,写出了古人对荠菜的淳朴情愫,也为后世乐观对待生活与热爱大自然,传递了浪漫的诗意情怀。

  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初春的荠菜,叶嫩根肥,入口味甘,并有一种独有的清香。清代的《素食说略》记载:“荠菜为野蔌上品,煮粥作斋,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腴,再加水煨尤佳”。千百年来,早春踏青采荠已成为一种习俗,民间对于此物的烹饪也从最早的做羹演绎出了五花八门的食法,生食、炒制、煨汤、做馅,可谓是一菜得,百味生。虽是乡野食材,若经巧手烹制,也可登堂入室,成为席间珍馐。鲁菜的“荠菜黄鱼卷”、徽菜的“荠菜圆子”、淮扬菜的“荠菜春卷”无不是老饕们津津乐道的美食。而陕西人对此物的喜爱更离不开面食的搭配,荠菜包子、荠菜饺子、荠菜馄饨,就连卷煎饼也得有个凉拌荠菜才算圆满。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荠菜之所以受欢迎,是有科学依据的。它富含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无机盐,这也是其味美的主要原因。此外,其富含的荠菜酸,有很好的止血功效。另外,其所含的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中及肝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名医别录》记载其“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记载其可“凉肝明目”,《本草纲目》亦记载其“明目,益胃”。大量的传统医学实践证明,其对痢疾、水肿、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有一定疗效。因此,民间一直有“三月三,荠菜赛金丹”的说法。

野菜虽味美 食用需谨慎

  说了荠菜的诸多好处,可能已有人按奈不住想找小铲铲出门开挖了。别急,这里还是要给各位几点建议。大多数人挖野菜都是在公园、农田、山坡、路边绿化带等地方,这些地方的野菜及其生长环境往往缺乏环境监测,可能存在超标的除草剂和农残污染。此外,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微塑料、汽车尾气中的铅排放、以及工厂排污中的重金属等,都可能会对土壤产生污染并在野菜中富集,这些都会导致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尽量采购市场上出售的人工栽培的荠菜和其他野菜。

  如果非挖不可,也要注意保护草皮植被,适度采挖,不要因为我们一时的口腹之欲,造成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另外,荠菜中富含草酸,这种化合物在人体内不容易被氧化分解掉,吃得过多还会中毒。所以,吃之前最好沸水下锅,焯水1-2分钟,这样既不影响口感,也更加安全。

来源: 它世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