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关于葡萄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2-08-23 作者:李勃
 

        立秋一过,西安城里的葡萄就陆续上市了。绿色的阳光玫瑰、紫色的户太八号、红色的红地球、蜜色的无核白、黑色的玫瑰香……待到端上桌来,若只会说一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那可就太煞风景了。为了让你能够成为果盘前那个最靓的仔,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葡萄的那些事。

万里殊方种,东随汉节归。

露珠凝作骨,云粉渍为衣。

柔绿因风长,圆青带雨肥。

金盘堆马乳,樽俎为增辉。

——《葡萄》宋 孔武仲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 王翰

葡萄起源于何处

        葡萄,学名Vitisvinifera,是葡萄科葡萄属的植物。《中国植物志》上的记载是这样的:木质藤本,原产亚洲西部,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之所以认为其原产西亚,是因为这里有着最早的葡萄栽培历史。在《圣经》卷一《创世纪》中记载:“诺亚是农夫,也是第一个培植葡萄园的人。”而传说就是在逃脱洪水之灾后,诺亚在阿勒山(位于今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三国交界处)附近的山坡上种下了第一株葡萄藤。从此,葡萄便成了两河流域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并逐渐随着人类迁徙和贸易活动传播开来。

        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葡萄有欧亚种、东亚种与美洲种三大种群。我们现今吃到的葡萄绝大多数都是经由欧亚种驯化选育而来。而所谓东亚种,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刺葡萄(Vitisdavidii)这一类的野葡萄。《诗经·豳风·七月》中提到“六月食郁及薁(yù)”,而《诗经·周南·樛木》中“南有樛(liáo)木,葛藟(lěi)纍(lěi)之。”据考证,这里先后提到的“薁”、“葛藟”都属于野葡萄。可惜的是这些野葡萄皮厚、味酸、果小,食用价值不高,因此并未引起先祖们的重视。

中国的葡萄从哪里来

        中国虽不是葡萄的原产地,但也算得上栽培历史最久远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国人公认的说法是自汉武帝时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这里所说的蒲陶就是葡萄的古称。

        从名字的汉字演化,大家就能看出来葡萄八成是个外来物种。伊朗语中葡萄的发音是budawa,汉使张骞将其带回时可能就是借鉴了它的发音。到了魏晋时期又写作蒲萄,魏文帝诏书:“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萄、石蜜乎。”直到宋以后,葡萄一词才开始流行于后世。

葡萄与美酒

        作为多汁、含糖、高产的水果,葡萄与生俱来就拥有可以作酒的潜质。但凡栽培葡萄的地方,都有用它来酿酒的传统。早在距今3800年前的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葡萄酒买卖的法律条文。

        虽然葡萄的引种自汉代起,但由于栽培技术滞后导致规模化的葡萄种植发展很慢,加之中原人久以五谷为食,用谷物酿酒一直都是主流,所以唐朝以前葡萄酒在中国还是物以稀为贵的。据《续汉书》记载:“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斛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刺史。”所谓一斛,大约就是现在的30公斤。相当于用如今五箱干红换了个副省级的官职。想来那时得自西域的葡萄酒真的是奇货可居!难怪连大诗人苏东坡读到这段历史时都会忍不住感叹:“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

        到了唐代,中原日渐鼎盛,葡萄的种植与酿造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了高昌。《太平御览》中记载:“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兄弟民族的方法酿制葡萄酒。

        唐人常喝的米酒以粮谷蒸煮后辅以酒曲进行酿制,酒色清亮透明,口味醇正;而葡萄酒则是以葡萄的果肉连汁带皮一起经自然发酵而成,色泽鲜艳,清香似美人。因此葡萄酒一经上市,就被喜爱饮酒的文人雅士们称为“美酒”。自此,这美酒便成了上流社会大排筵宴时的上品,以至于喝它都须用夜光杯这样精美的酒具了。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描绘李白的诗句。诗仙好酒,尤其钟情葡萄酒。以至于在岳阳楼上高唱《襄阳歌》时,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中:“……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pō)醅……”

葡萄与长安

        无论强汉还是盛唐,最早种植葡萄的无疑是都城长安一带。《全唐诗》中张谔的“昨夜蒲萄初上架,今朝杨柳半垂堤”,以及沈佺期的“杨柳千条花欲绽,蒲萄百丈蔓初萦”,都描绘了春日西京城里遍地葡萄的一派生机。而初唐诗人李颀的“长安春物旧相宜,小苑蒲萄花满枝”,更是把葡萄比作长安的代表风物来吟咏。

        但是,自唐以来长安的葡萄一直都是农家房前屋后庭院经济的代表作物,并未形成产业。反倒是逐渐东进北上,在河北、山西开枝散叶形成了规模。自明朝以后,江浙、湖广、云南也陆续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全国开花的局面。与欧美国家主要以葡萄酿酒不同,中国的葡萄自古多是用来鲜食的佳果。正如清代文人陆求可词云:“橘柚难同,有荔枝、可争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以巨峰葡萄为代表的鲜食葡萄品种的引进,昔日长安遍植葡萄的景象又回来了。自1996年农民育种家纪俭在户县(今鄠邑区)以巨峰葡萄为母本成功选育出了“户太八号”,西安的葡萄产业算是开启了新局面。由于具有早熟、丰产、抗逆、耐储运等特点,户太八号成为陕西远近闻名的优质葡萄品种,被多地引种。仅在西安市周边各区县就已形成了近10万亩的规模,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主产业。

        近年来,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鲜食葡萄新品种日益丰富,异军突起的阳光玫瑰、红巴拉多、京优、蓝宝石等品种也开始在西安落地生根。西安,正以它昔日盛唐都城的广大胸怀和气魄,接纳这些葡萄家族的新成员,把它们送到普罗大众的餐桌前。

来源:华商报 它世界 第477期  2022-08-2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