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总支

常青:让青春绽放在农业科研一线

发布时间:2024-01-23 作者:张梅

“我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经常教导我们,农业科研工作者既要能够‘顶天’,不断攀登国际农业科技前沿高峰;更要能够‘立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说起选择线虫作为自己科研方向的初衷,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常青表示。

1月23日,常青参加了第十一届陕西好青年表彰大会。在第十一届“‘中国梦·青年志’——寻找身边的陕西好青年”主题活动中,他被评为“爱岗敬业好青年”。

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常青来说收获颇丰:获评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入选第三批秦岭生态保护青年学者、陕西省科学院“秦岭百人”青年拔尖人才……

博士研究生期间,常青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教授从事小麦条锈病研究工作,在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扎实的学术积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博士毕业之际,他选择放弃之前熟悉的研究方向,转而聚焦经济危害最重、防控难度最大的植物线虫病害。

“植物线虫是导致植物病害的四大病原之一,危害几乎所有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同时,作为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植物线虫总是藏身在土壤中,发病十分隐蔽。”常青介绍,“它们种类繁多、寄主广泛、防治困难,每年会对陕西的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农业支柱产业造成严重损失。我希望能用科技改变这一现状,实实在在解决农业产业中面临的问题!”

要防治植物线虫,首先就要搞清楚其发病情况。为此,常青离开了熟悉的实验室,一头扎进了三秦大地的田间地头。几年来,他与团队足迹踏遍陕北、关中、陕南的各个区县,针对严重威胁陕西省“3+X”农业支柱与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物线虫病害开展防控技术研究工作。

在陕北地区,每到马铃薯收获时节,部分地块还不等开挖,薯块就已经烂在了地下,导致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年来出现了明显下滑。“我种了一辈子洋芋,不知道这到底是咋个回事?”榆林市榆阳区郭家滩村的村支书郭奎英无奈地说。

2019年,在马铃薯的收获季节,常青和同事们强忍着马铃薯腐烂后的恶臭,收集了大量病薯及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终于,马铃薯腐烂病的元凶被找到了——它就是腐烂茎线虫。在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下,常青为当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就榆林市马铃薯灾害线虫防控技术做了专项培训,为当地马铃薯产业“立下一功”。他也因此被省农业农村厅聘为最年轻的陕西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猕猴桃也饱受植物线虫之害。常青和团队在鄠邑、周至、眉县以及西乡、勉县、洛南等秦岭北麓和汉、丹江流域的陕西省两个主要猕猴桃产业带调研时,发现了根结线虫对猕猴桃的危害。长期从事猕猴桃苗木经销的“西北苗王”刘红旗吃惊地表示:“我一直以为猕猴桃根系上的小疙瘩是根瘤菌形成的根瘤,有利于猕猴桃生长;从没想到它们实际上是根结,堪称猕猴桃的肿瘤,会祸害猕猴桃。”

发现这一情况后,常青与团队先后就猕猴桃根结线虫病发生现状给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发函进行监测预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翔实的田间试验数据支撑下,常青和团队开发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制定陕西省地方标准一项,为科学指导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马铃薯、猕猴桃、设施蔬菜、绞股蓝……哪里有植物线虫,哪里就有常青和团队的影子。几年来,他们在田间地头“捉”线虫,用科技成果服务支撑了陕西多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植物线虫有何分布规律?它们有什么传播特点?……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常青希望能摸清植物线虫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对植物线虫害进行防治。

“在田间地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进一步提炼问题、研究问题,科研方向更明确了、研究也走得越来越深了。”常青介绍。农业生产一线待得越久,科研的动力也越来越足。近年来,他作为青年骨干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各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10余篇,并获得陕西省第十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将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一如既往地扎根三秦大地,攀登科技高峰,以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常青表示。

转自 群众新闻(陕西日报客户端) 2024-01-2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