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理想,奋力向前——学习二十大报告有感

发布时间:2023-01-05 作者:李勃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做大会报告,在本次大会中总结过往改革累累硕果,同时指明未来发展方向。报告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嘹亮号角。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

青年向上,时代向前

  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和百年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年,恢复高考后,第一代大学生与改革开放同行,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纷纷写下了各自人生的华章。如今,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人生的黄金期恰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我们的奋斗历程将如何被后人书写?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是我辈青年的机遇,更是压在肩头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图盛景,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更是我们青年的。这是青年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大好际遇,更是青年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神圣责任。我们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党的领导下,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青春,创造新业绩。

心怀理想,莫忘初心

  自古,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心怀理想,勤劳勇敢的民族。从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到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再到复兴华夏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放飞梦想、追求美好、向往崇高的精神传承,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理想与信念的力量,历经五千年的磨砺,早已渗入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牵引着民族奋进的脚步,构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

  党的科学理论是国家、民族理想与青春理想的指路明灯。只有不断认真深入地学思践悟,才能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深刻汲取和感悟党和人民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宋代哲人张载有名言:大丈夫,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恰恰说出了中国读书人立志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牢记,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去实践,去创新,去奋斗!

  青春虽然会随着时间慢慢逝去,但是只要心怀为国为民的理想,只要将青春抱负融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让我们心中的理论之光、理想之火,照亮新征程上奋进的脚步。

锐意创新,勇挑重担

  黄宗羲说: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毫无二话挺身而出,担当起自己该担的责任,这是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普遍追求和行为准则。汉代的张骞,唐朝的颜季明,明代的于谦,清末的谭嗣同,近代的林觉民……历史长河中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用自己的热血青春和勇毅担当,成为华夏民族屹立世界五千年的柱与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世界政治格局和全球化的进程都发生了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动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尤其是突破“卡脖子”技术,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集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五四以来,无论是革命时期面对枪林弹雨,还是建国初期时期面对一穷二白,又或是改革开放后面对的革故鼎新,中国青年在党领导下始终站在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前列。如今,科技创新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肩负民族重托,勇敢的扛起时代重担;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的同时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敢想敢为的同时要能善作善成。用科学知识和党的理论作为成长的营养,去浇灌心中那颗理想的种子,去栉风沐雨,去劈波斩浪,在工作中去实践、去创新、去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新时代华夏民族屹立世界的栋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