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洪波
电话:
邮箱:
所属部门:
简 介
洪波,博士,男,中共党员,研究员。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2009年11月入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2017年5月调入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基于多组学的昆虫嗅觉通讯机制研究和外来入侵害虫种群扩散机制及适生性风险评估研究。主持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群)计划项目、西安市农业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15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以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Insects》、《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植物保护学报》、《昆虫学报》等SCI和一级学报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主编和参编专著5部,参与制定陕西省地方标准12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项。担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Scientific Reports》、《BMC Genomics》、《Frontiers in Physiology》等SCI期刊的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
1.外来入侵病虫害种群扩散机制及适生性风险评估研究
2.基于多组学的昆
虫嗅觉通讯机制和抗药性机制研究
3.基于3S和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的病虫害早期监测与诊断研究
社会职务
陕西省现代农业红枣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
所获荣誉

1. 2025年1月,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授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证书号:2024SR1049)。

2.“陕西红枣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证书号:2024-J-244264-2-R02)

3.“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4完成人(证书号:2018-2-002-R4)。

4.“设施蔬菜根结线虫成灾机理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7完成人(证书号:2015-2-001-R7)。

科技成果

1.代表性论文

[1] Tian T, Zhai, Y, Chen, Z, Yang Y, Hong B*. Eects of Saturated Soil Moisture on Fall Armyworm Pupal Development. Insects, 2025, 16(5): 521

[2] Zhai Y, Zhang F, Tian T, Yang Y, Li Y, Ren B,Hong B*. The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nding Properties of the Odorant-Binding Protein SvelOBP1 from Sympiezomias velatu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to Jujube Volatiles. Life, 2024, 14(2): 192

[3]Pan S, Peng D, Li Y, Chen Z, Zhai Y, Liu C, Hong B*. Potential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 guava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enterolobii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using MaxEnt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3, 22(7): 21382150

[4] HongB, Chang Q, Zhai Y, Ren B, Zhang F.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Odorant Binding Protein PyasOBP2 From the Jujube Bud Weevil, Pachyrhinus yasumatsui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2022,13:900752

[5] Hong B, Zhai Y, Yang Y, Chang Q, Li G, Zhang F. Identification and sex-specific expression of chemosensory genes in the antennal transcriptomes of Pachyrhinus yasumatsui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2023, 23(2): 15; 113

[6] Yang YW, Feng RR,Hong B,Fang YC,Liu C,Wang K,Peng DL,Li YM,Peng H,Chang Q.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the sweet potato rot nematode Ditylenchus destructor. Scientific Data, 2025,12(1):174

[7] Chang Q, Yang YW, Hong B, Zhao YQ, Zhao MX, Han SS, Zhang F, Peng H, Peng DL, Li YM. A variant of the venom allergen-like protein, DdVAP2, is required for the migratory endoparasitic plant nematode Ditylenchus destructor parasitism of plant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3,14:1322902

[8] Lin Y, Gu H, Jia X, Wang W, Hong B, Zhang F, Yin H.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Structuralcharacterization and induced resistance to rice sheath bligh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3,244:125281

[9] 洪波,常青,翟颖妍,任博文,陈志杰,张锋. 枣食芽象甲非典型气味受体Orco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2,49(4) :1143-1152

[10] 洪波,常青,翟颖妍,任博文,谢毓芬张锋. 枣食芽象甲化学感受蛋白PyasCSP4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配体结合特征. 昆虫学报, 2022, 65(7):831-842

[11] 翟颖妍,袁冬贞,赵世磊,白应文,陈志杰,钱丰,朱陵侠,洪波*. 基于分子标记的入侵陕西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44(4): 784-791

[12] 杨艺炜,袁冬贞,谢飞舟,王家哲,杨洁,魏佩瑶,陈志杰,洪波*.*短期低、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2, 48(5): 246-250

[13] 洪波,张锋,陈志杰,罗坤,赵惠燕.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国枣食芽象甲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昆虫学报, 2019,62(3): 381-390

[14] 张锋,洪波*,王远征,李英梅,陈志杰. 枣食芽象甲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昆虫学报,2019,62(11): 1305-1314

2.出版专著

[1] 《红枣提质增效绿色栽培技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月,30万字,2主编

[2]《昆虫研究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111月,52万字,编者

[3]《设施蔬菜病虫害与绿色防控》,科学出版社,20185月,75万字,第5著者

3.制定地方标准

[1] 陕西省地方标准“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DB61/T 1618-2022) ,第1完成人。

[2] 陕西省地方标准“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DB61/T 1619-2022) ,第2完成人。

[3] 陕西省地方标准“枣树绿盲蝽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DB61/T 1073-2017),第1完成人。

[4] 陕西省地方标准 “枣食芽象甲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DB61/T 1072-2017),第2完成人。

[5] 榆林市地方标准“枣粘虫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DB6108/T 32-2022),第1完成人。

[6] 榆林市地方标准 “枣树锈病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DB6108/T 31-2022),第3完成人。

4.授权专利和软著

[1] 草地贪夜蛾幼虫田间智能识别与虫情监测系统V1.0(登记号:2024SR0300044,1完成人

[2]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汇交数据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24SR0299434,1完成人

[3] 陕西蔬菜病虫害专家诊断系统V1.0(登记号:2017SR600807,1完成人

[4] 陕西枣树病虫害专家诊断系统V1.0(登记号:2018SR826121,1完成人

[5] 设施黄瓜溯源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20SR1071843,1完成人

[6] 一种红枣病虫害检测用标本取样器(专利号:ZL 2020 2 3035712.7,1完成人

[7] 一种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ZL202310305721.2,2完成人

[8]一种用于枣树病害防治的上药喷壶(专利号:ZL 2020 2 3031432.9,2成人

[9] 一种象甲诱集测试装置(专利号:ZL 2016 2 0389636.4,2完成人

[10] 一种预防红枣裂烂果的移动式大棚(专利号:ZL 2018 2 1428045.9,4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