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浪漫之花,藏在教科书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这诗句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出自《诗经•秦风•蒹葭》。作为中学生必背古诗文中的名篇,堪称古人对爱情最浪漫的表达。以至于在粗犷豪迈、坚毅勇敢的秦人心中,能代表秋之浪漫的,唯有蒹葭。
那么问题来了,蒹葭到底是什么?
蒹葭本不同
其实,蒹葭并非一种植物,而是两种。
据考证,《蒹葭》中的“蒹”即我们通常说的荻( Triarrhena sacchariflora ) ,而“葭”,则指的是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二者均是禾本科(Gramineae)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活在水边、沼泽等潮湿环境中。由于二者的生活环境相近、形态相似,在古代常常被混为一谈。
现代植物学研究证明,芦苇与荻虽然同科,却不同属。尽管二者在生境和形态上相似,但也有明显的区别。芦苇,属于芦苇属(Phragmites),具有粗壮的根状茎,株高可达三到四米,茎中空。而荻属于荻属(Triarrhena), 同样具有根状茎,但株高通常只有半米到两米。“强脆而心实者为荻,柔纤而中虚者为苇”,这是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的精辟辨析,古人虽不具备今日的科学知识,却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图1 荻(左,西安植物园 寻路路摄)与芦苇(右,笔者摄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此外,二者的叶与花也有明显的差异。荻的叶子近乎线状披针形,边缘比较锋利;而芦苇的叶是带状,互生。芦苇的花为圆锥花序,分支斜上或微伸展,每个小穗长约16-22mm,上有4-7个花,花穗接近麻色。相比之下,荻的圆锥花序则舒展成伞房状,长10-20cm,具有10-20枚较细弱的分支,小穗成对生于更分支节上,为线状披针形,长5-5.5mm,通常花穗呈黄白色。
图2 芦苇的花(左,笔者摄)与荻的花(右) (寻路路摄)
另外,芦苇与荻在分布上也有不同。我国主要分布的芦苇属植物有三种,分别是芦苇、卡开芦和日本苇。芦苇遍布全球温带地区,在我国分布广泛,通常成片生长在池沼、湖泊、河道边,在干旱地区的坡道、沙丘中也能生长。中国是世界上荻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地,荻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在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常生于山坡草地或岸边湿地。
图3 秦岭山坡上生长的荻(左,寻路路摄)与安塞黄土高原上生长的芦苇(右,笔者摄)
芦荻堪大用
由于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勤劳智慧的古人对芦苇和荻的利用至少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新鲜幼嫩的芦苇茎叶不仅可以饲喂牲畜,还用来编制苇帘、苇席,而粗壮枯朽的则可以作为薪柴。(北方常用芦苇的叶子作粽叶)在距今大约65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有苇席残片。到了汉代,《礼记·月令》中也有“季夏之月,命泽人纳材苇”的记载,可见芦苇作为生活资料在当时的农业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葭墙艾席”、“蓬户苇壁”这些成语也就成了古人幽居穷处、清贫简朴的典型写照。
图5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席残片[7]
除了编席,新鲜的芦苇叶子还可以用来包粽子。在初春时节,人们还会采摘它新萌发的嫩芽,作为一种时令蔬菜。美食家东坡先生有诗为证:“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而芦苇的根可以入药,具有泻痢止咳的功效。
相比芦苇,荻的材质“强脆而心实”,燃烧价值更高,因此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有这样的记载:“幽燕以苇代竹,江湖以荻代薪”。同时,古代西北边区也常把荻用来夯筑城墙及护堤,以增加建筑的强度。同样的,荻的嫩茎和嫩芽也是可食用的,常作为古时宴请宾客的 佳肴时蔬,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就曾写到:“河豚鱼白与荻芽为羹最美”。跟幼嫩的芦苇一样,荻也常作为牛羊的野生饲草或青储饲料。
由于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芦苇与荻自古都是用来造纸的上好材料。此外,上世纪80年代福建农林大学的林占熺教授开发了利用芦苇、荻等草本植物替代木材栽培香菇等食用菌的菌草栽培技术,如今已经推广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为全人类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6 热播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的原型福建农业大学林占熺教授2020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图片来源:新华网)
除了为人所用,芦苇和荻在自然生态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作为湿地生态中的重要生物群落,有着很好的水质净化作用。其发达的根系,由纵横交错的根状茎形成强大的地下网络系统,并且在根茎节上延伸出大量的不定根,使得整个根部生命力顽强,可有效起到固土作保水的作用。同时,其根茎叶的茂密生长不仅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还为其它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此外,芦苇和荻还可通过调控自身的渗透压和降低超氧化物阴离子的生成来降低盐分对应自身的毒害作用,因而可作为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
最得风人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北方,白露过后,芦苇与荻便迎来了风华正茂的好时候。朔风吹过,一丛丛修长的叶片间抽出轻盈曼妙的花束便如鸟羽一般在风中摇曳。这样美妙的秋日景象,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因此,蒹葭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抒写情思,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最能激发文人情感的植物。
自《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始,有关芦、荻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全唐诗》中收录的诗名中含“芦荻”二字的诗有 20多首,而以“芦”、“苇”、“荻”为内容的诗则有500多首。同样,宋词中涉及芦、荻的作品也有近300首。无怪乎,词学大家王国维会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图7 西安雁鸣湖旁的芦苇 (寻路路摄)
或许因秋天的萧瑟,让蒹葭常常寄托了诗人悲秋伤怀的情绪。“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李煜的《望江南》中,虽只字未提悲与愁,却让我们在这“芦花深处”,深切感受到他那故国身死的切肤之痛。
图8 明代项圣谟的《画芦雁》(局部) (台北博物院)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唐 白居易《琵琶行》
这一萧一瑟两句诗,把诗人客旅惆怅、念友思亲的感喟表现得淋漓尽致。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唐 杜甫《蒹葭》
而杜甫的这首诗则借描绘蒹葭的特性流露出对岁月蹉跎、命运多艰的感伤。彼时饱受社会吊打的诗圣,早已没有了年轻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只剩下被岁月打磨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惆怅。
飘逸亦秦风
在《诗经•秦风》中,共收录了秦地诗歌10首,其中为今人熟悉的《无衣》、《车邻》、《小戎》等均以描写战争见长,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边塞诗。自古至今,秦人尚气概、先勇力、轻生死、重信义。然而,《蒹葭》却是独树一帜,其意境飘逸、神韵悠长的风格迥异于《秦风》中的其他粗犷直质、激昂慷慨的作品。
在我看来,或许这并不矛盾。如果你久居秦地就会发现,这里的人耿直敦厚不善表达,更喜欢用行动而不是言辞。所以他们对待战友或兄弟总是用“执子之手”的方式来表达“与子同仇”(出自《无衣》)的情感。而对于心中那个所想所念,更多则是把“她”留在了水中央,羞涩地远远观望......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数千年过去了,诗中的“伊人”究竟是谁,是否真有其人,还是单纯只是意境的虚化,早已无法考证。但“秋水伊人”却成为国人对于心爱佳人的共识,而这一意象也因为宛在水中沚变得难以企及,进而衍生为对一切美好追求的向往。而千百年过去了,秋水却始终是那横亘在求索者和“伊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纵然心向往之,却始终难以接近。就像李宗盛的歌里唱的: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结语
一首诗歌,两种植物,虽然已历尽千年,但只要我们翻阅它、诵读它,就立刻能感受那扑面而来的美的力量。细细品味这首诗,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上古的秦地,感受秦风的淳朴柔美与款款深情。
但这一回,对于眼前的一片苍茫,你也许已经能分辨出何为蒹,何为葭......
参考文献:
[1] 魏巍等. 芦、荻考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
[2] 许慎. 说文解字. 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 北京:中华书局,2018.
[4] 《中国植物志》手机版
[5] 廖剑锋. 荻的中国地理分布及其环境限制因子的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2021.
[6] 曹寅等. 全唐诗. 北京:中华书局,2013
[7] 陈智勇. 先秦时期的芦苇文化. 寻根,2016.02
[8] 高捍东等. 荻草的栽培与利用.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03)
[9] 陈宏. 论《蒹葭》的美学风格与哲学精神. 名作欣赏,2018(21)
作者:李勃(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转自 科学大院 2024-12-04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