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新时代科普大家谈|李勃:推动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员,我觉得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利好消息,对未来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同时,我也觉得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所长、生态毒理学博士李勃表示。
李勃曾担任中科院西安分院科普主管,致力于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工作,组织策划了“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西部专题营”“青年科学家论坛”等一系列颇具社会影响力的科普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土壤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仍然面临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李勃解释,“尽管‘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已经说了好长时间,但是社会各界、不同地区、各行业中对于科普工作重要性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制度安排不完善的情况。而且,面对全社会日益高涨的广泛需求,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同时,社会各界打击伪科学和网络谣言、净化社会风气的呼声也愈发强烈。此外,面对当前国内外纷繁复杂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如何依靠科学普及来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作为科教资源大省的陕西如何做好科普工作?李勃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全社会的科普责任。“我们应该尽快组织研究和出台针对陕西加强科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规划方案,明确社会各层面主体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具体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与科技创新协同部署推进。同时,通过出台指导性意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实施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通过出台激励政策,督促企业履行科普社会责任。”他建议,在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方面,一方面要通过鼓励高校开放资源和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来加大对社会面的科普资源供给;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切实的激励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与此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普工作,让企业把自身生产、研发、人员培训等业务主体与科学普及有效融合。
高质量的科普供给,需要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我们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各地区、各行业大力开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依托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工程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依托优势学科建立科普场馆、科普基地;依托农业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业科普和劳动素质教育基地;依托大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产业和工程技术科普基地等等。”他建议,通过建立政府支持、社会投资、公益基金赞助、个人参股、市场经营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产品质量,规范服务管理。
当前,陕西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相比东部发达地区仍有明显不足。科普创作的主力依然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而且原创作品的产出能力亟待提升。为此,他建议,陕西科普工作参照各地鼓励创新创业的各项成功举措,在省、市县各级广泛开展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政府项目引导、优秀成果示范、各类比赛带动、全民积极参与、市场与公益结合、媒体广泛宣传为主要形式的系列举措,切实激发全民创作的氛围,不断推进科普作品原创能力提升。
科学普及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不断提升,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陕西拥有数量可观的科技工作者,但多年来的科普统计数据发现,长期在科普一线工作的专职科普人员不足总量的1%,兼职人员不足总量的5%,而有经验的科普工作管理人才则更加缺乏。
“面对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艰巨任务,我们迫切需要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而要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一方面需要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认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科研人员加入科普工作者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还需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广泛开展切实有效的科普能力培训,为基层培养科普人才和科普志愿者。此外,我们还应该广泛利用各层面社会资源加强科学普及的智库建设,为各级政府科普工作的管理、规划、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李勃建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