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留言板  |  陕西省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人才队伍 研究方向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党 建 文 化 开放实验室 科普宣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所内新闻
特种玉米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2-24 来源: 作者:团总支 点击:

  戴佳锟,男,博士,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他是研究所青年科研骨干,从微观的细胞工程到宏观的遗传育种,从几十平米的实验室到几十亩地的育种基地,都是他科研工作的战场。他是中科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科学院扶贫驻村干部,多年来扎根基层,将自己多年所学带到大山深处,将自己的科研工作置于群山峻岭之中,旨在“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科技成果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

  为了将科研工作与贫困村实际情况更好地结合,为了让科研成果在大山深处更好的落地开花,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他走遍了山村11.2平方公里的每一个组,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概况,水文气候,人力分布,农业生产状况等等,用科学的方法规划了山区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劳力下可开展的针对性产业。

  向有限的农耕地要高效收益,发展特色高值农业。玉米是当地主要农耕作物,有着广泛的种植基础,天然富硒是当地特色,但是这些优势并未给当地农民带来实质性增收。2017-2018年间,他通过科学方法采集、分析当地不同区域的富硒土地资源、水资源,然后以课题组千种种质资源为基础进行大量选育和筛选工作,用了两年的时间,确定了两个适合当地推广的高富硒特种玉米优势品种。2019年,优选品种在沔浴河村推广百余亩,得到了紫阳县农业局的高度赞许。2020年,不仅在本村再次推广了百余亩,还推广到双安镇的其他自然村。2021年,影响力再次扩大,已发展到周边的2个镇、3个村。特色高值农业作为覆盖面广、见效快的产业,切实通过科技力量,为农户同季耕作增加收益30%以上,累计帮扶、带动全村81%贫困户和91%非贫困户增收。

  开展区域特色的富硒特种玉米品种试验和筛选 

  向广袤未开发的森林要收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大巴山70%以上面积为森林,如何在不毁森林、不占耕地、节省劳力的前提下利用好林地资源,对实现人民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从2018年开始,他联系企业出资,带头在村里开展以淫羊藿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研究示范。通过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先后引进8个淫羊藿品种,并在沔浴河村不同海拔和光照区域开展试种、驯化,如今已得到适宜当地生长且药用质量高的优势品种2个,可以实现在保耕地、不毁林的前提下,为农户每年带来3000元以上稳定收益。

  发展林下经济,引种试种中药材 

  到田间开展培训,在地头传授技术。在基层一线开展百余次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后,他细心地发现有些贫困户受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限制,在统一培训中接受能力较差;也有些贫困户因居住较远,加之体弱、体残等无法参加统一培训。于是,从2019年开始,为了让年迈不便的农户能少翻山、少走路,为了让耳背健忘的农户能多学习、多领会,他在工作中不畏艰苦和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坚持徒步到达各个参与贫困户的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的专项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农业技术户户都知晓,人人都学会。

  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和套种技术 

  扶持产业带头人,扩大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持续的技术指导和帮扶,他已培养出多个特种玉米种植大户,并将该产业推广至周边村镇。同时,与科学院工作队一同帮助有志村民成为产业带头人,发展林下散养鸡、木耳和天麻等产业,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现已协助沔浴河村成立了2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极大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推广工作深受当地村民欢迎,多次收到村委会感谢信,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农业部门和商业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扶持产业带头人发展,协助村民合作社收获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为金山银山”的生态产业增收模式。他以多年的山区科学研究和产业推广经验作为支撑,将“天然富硒”这个地区优势资源逐渐变成当地农户的资本、资产,促进地方硒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户增收,促成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和农耕习惯的可持续产业。在此期间,他不断联络省内外众多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现已建立了以科研成果、技术为核心和纽带,联动企业和农户的“科研机构/成果+龙头企业+地方农业局+农户”的长效产业发展和增收模式,不仅是曾经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坚实力量,也在当下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联系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协助农户稳定持续增收 

  多年来,通过长期在山区开展研究和推广工作,以订单包收的形式建立了一条覆盖面广、见效快、持续稳定的特色产业。2020-2021年,推广产业不仅实现了科学院帮扶村农户稳定增收,而且已扩展到周边多个乡镇和自然村,起到了更广泛的促进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赢得了县镇村三级地方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员群众的广泛赞誉。

  戴佳锟同志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优秀驻村扶贫干部称号,荣获2021年度中共陕西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国科大杯”(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奖励。他扎根基层、不畏艰辛,将科学研究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促进成果转化的同时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有着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对青年团员和科研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团总支宣

  2022年2月24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陕ICP备05011381号
地址:西安市咸宁中路125号 邮编:710043 电话:029-83825687,82291059 传真:029-83825687